中國科學院紅外探測與成像技術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紅外探測與成像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立于2009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充分發揮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在紅外和遙感領域學科和技術特長,針對提高空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微弱信號探測能力和定量化探測水平等國家重大需求,探索紅外探測與成像技術領域的新概念、新技術,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通過培養和吸引高水平研究人才,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把實驗室建成紅外探測技術領域國際一流、國內領先、不可替代的應用基礎研究基地。2016年,參加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重點實驗室評估,被評為“優秀”。
重點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 70 余人,其中正高級研究人員 46 人。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 3 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1 人,各類國家級人才8人次,形成了一支隊伍結構合理、富有創新力和相對穩定的紅外探測與成像技術專業創新隊伍。
重點實驗室圍繞四個主要研究方向,高分辨率紅外成像技術、高光譜成像技術、甚弱目標探測技術和高定量化遙感探測技術,開展高分辨率紅外信息獲取、精細光譜分光、紅外背景抑制機理與低溫冷光學、多維信息融合與鑒別、紅外偏振探測、成像仿真與評估、信號處理與應用等研究,開展新型探測理論與應用研究等。
“十三五”以來,重點實驗室取得了一大批豐碩成果,部分成果國際領先,推動了我國紅外遙感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突破的核心關鍵技術廣泛用于我國陸地觀測、大氣觀測和海洋觀測三大民用航天對地遙感領域,研制的光學載荷應用于風云、海洋、資源、環境和高分系列衛星中,特別是風云氣象衛星的光學主載荷所采用的關鍵技術幾乎全部來自該實驗室,為我國氣象衛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高定量化遙感探測技術方向,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研制成功風云四號氣象衛星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首次在36000km獲取高精度高光譜大氣垂直探測,數據填補了靜止軌道三維精細遙感的空白,實現國際領跑,為深入研究大氣對流、更精細預測災害性天氣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對提高我國氣象衛星全球觀測能力具有劃時代意義,突破了超大光程差干涉儀關鍵技術,獲得國際最高的光譜分辨率(0.015cm-1)。
在高光譜成像方向,研制了高分五號衛星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綜合性能指標國際領先,實現了寬覆蓋、寬譜段的高光譜分辨率成像,國內首次實現了大面陣短波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的航天應用,將在我國環境生態監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相關技術也應用于2019年9月發射的資源一號02D衛星中,推動了我國星載高光譜技術的業務化應用。
在高分辨率紅外成像技術方面,研制了我國首臺高分辨率紅外相機,解決了夜間成像難題,獲得了國內最高分辨率和最高靈敏度的熱紅外對地圖像數據。研制了海洋系列衛星水色水溫掃描儀,發展了高時間、高靈敏度、高空間分辨率靜止軌道海洋探測技術,為我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建設提供核心技術。
新時代新征程,重點實驗室將矢志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凝心聚力打造國之重器,為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術秘書:陶老師 021-25051012
行政秘書:姜老師 021-25051269